http://news.qiuyi.cn/yldt/blsw/zixun/306.html http://news.qiuyi.cn/yldt/xabdf/zixun/1145.html http://news.qiuyi.cn/yldt/blsw/kepu/968.html http://m.qiuyi.cn/yldt/syzy/kepu/943.html http://news.qiuyi.cn/yldt/cdsg/kepu/380.html http://m.qiuyi.cn/yykhzhfz/tese/22001.html http://news.qiuyi.cn/yldt/blsw/kepu/967.html http://jibing.qiuyi.cn/yyknjbdf/dongtai/38333.html http://m.qiuyi.cn/yzxshpf/zs/4418.htm http://m.qiuyi.cn/yldt/blsw/kepu/620.html 当时有2人下水游泳,不久出现身体不适向岸上呼救,另一个孩子便跳下去救人,最后谁也没上来。 据了解,5月2日,其母亲曾带他到水库的渠道洗过澡,5月3日其自行下到水里洗澡,出现溺水情况,其他两个孩子跑去救援,结果导致至3个人都溺水身亡。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56.04%,平均每天都有88个孩子因溺水而死亡!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贪图玩乐去玩水,更不要在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盲目下水救人。 应该大声呼喊、拨打110、120;利用岸上的长棍、竹竿、把衣服打成绳,抛给落水者,自己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带入水里。 留给人的救援时间短、施救难度大,更可怕的是,和电影、电视剧情节表现的挣扎、呼叫不同,真正的溺水,很难在水中挥舞手臂,大声呼救。 孩子爸爸为儿子戴上泳圈和安全绳,两人游到离岸边三十多米的江中后,爸爸便游离了儿子,让妈妈看着孩子。 对于看护者来说,没听到呼救,绝不代表孩子没危险。有人看孩子,也不等于有人看着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多长点心,记住这7种无声迹象,及时施救,别让“怪兽”抓走孩子! 而学习正确的急救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点,网上资料和视频真是众说纷纭,心肺复苏的顺序就有好多种。 我目前查到的比较权威的,是2016年12月我国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系统地阐述了溺水的急救措施。 注意一点,即便溺水者的呼吸以及心跳有所恢复后,也不能立马停止,因为在短期恢复后,还有再次停止的可能。 但美国一名10岁小男孩,和妈妈在泳池玩了一上午。回家后,小男孩洗了个澡,说困,就睡起了午觉。 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游泳时,看孩子在水中有没有异常情况,比如呛水;游泳结束后,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症状。 症状刚出现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如果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近90%的人是可以恢复的。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要把提醒放到前面,尽可能避免这类事情发生,请告诉孩子们: 远离危险水域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江河码头、水库、池塘、河沟、深水潭、工地上的积水洼等区域。水底状况异常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缠住人的脚!江河岸边有一些延伸、缓冲区域,孩子如果在这些区域玩耍游泳,很容易滑落到深水区。还有些水库、河道底泥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而无法动弹。所以一定要告知孩子,远离危险水域。 溺水常发生在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暑假期间。这些高发时段,家长要尤其注意,做好监督。对孩子去哪儿、做什么、和谁去、什么时候回来,都做到心中有数。 ①不私自下水游泳;②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③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溺水事件令人心痛,也给所有人再次敲响了警钟:无论在什么地方,一定要看管好小孩,不能有丝毫懈怠!每年暑假,学校必定三令五申禁止孩子玩水,远离头号杀手。而我们更不能让自己签署的那份“安全承诺书”变成废纸!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