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一白遮百丑”卷入种族歧视争议,美白化装品何去何从?

2020-07-07| 发布者: 泛卖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多年来,美白产物广告屡次被诟病“倾销”种族歧视,但需要美白的消费者依然会买单。文|杨立赟美国反种族歧......
qq空间说说刷赞 https://www.qmchm.com/

多年来,美白产物广告屡次被诟病“倾销”种族歧视,但需要美白的消费者依然会买单。

文| 杨立赟

美国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大火烧到了美妆日化公司。一些巨头被品评一边号称支持反种族歧视运动,一边继续贩卖“美白”产物、宣传白皮肤的高级。风口浪尖上的欧莱雅、联合利华、强生,纷纷以停售产物、更改产物名称等行动回应。

6月25日,联合利华宣布将删去旗下美白产物Fair & Lovely品牌中的fair(白净)字样。这一产物于1975年进军印度市场,现已成为印度销量最高的美白膏。欧莱雅集团也声明,将停止在全部肤色平衡产物中使用“whitening(美白)”等的描述。

欧莱雅中国回应《财经》记者问询称,仍在与总部商议该决议在各市场的落地计划。目前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产物和名称没有变化。

此前,美国日化巨头强生在6月19日宣布,将在亚洲和中东地域停售露得清、可伶可俐的相干美白与淡斑产物。强生在声明中提到,公司部门产物名称给人印象是白净肤色比小我私人原本的肤色好,“这从来不是我们的本意,康健肌肤就是美的”。

东亚是美白产物的主要市场。在中国,美白具有数千年的文化和审美基本。韩国、日本对美白产物的热衷水平比中国还高。东亚的这种文化传统不会由于西欧的反种族歧视运动而消散,市场需求也会依然存在。

整体而言,无论反种族歧视运动何等猛烈,美白产物在全球范围是“怒火烧不尽”。即便巨头们删掉“美白”的字样,也照样可以把美白功效融入抗朽迈等产物,使得护肤品的功效越来越向复合型发展。

01

肤色问题,不止于西欧

虽然种族纷争经常产生于黑人和白人之间,但全球差别地域都存在着具有各自区域特点的种族歧视问题。

除了西欧地域,印度也是肤色和种族问题频发的国度。此次联合利华和强生回应反种族歧视的行动中,均有特别停售在印度贩卖的产物。

“在印度,肤色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印度媒体的管理职员对《财经》记者说。虽然他身世在一个印度的富饶家庭、社会职位较高,但是生来黝黑的皮肤一直给他带来很大困扰。当看到新生的女儿遗传了其母亲相对白净的肤色,他松了一口吻。

印度的肤色歧视要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东欧的雅利安人的一支迁移到今天的伊朗和印度北部定居。由于雅利安人的皮肤较白,人们头脑中的旧看法把它看作是高贵的象征,而其时已经在印度土壤上繁衍生息的达罗毗荼人由于肤色较黑,被认为是低等民族。

在一个存在肤色歧视的地域,自然同时存在着美白的需求和对美白的品评。2008年,联合利华印度公司的一支旁氏美白霜广告片遭到强烈品评。这支广告片的内容是:肤色暗沉的女主角一天邂逅了三年前脱离她去异国修业的男友,没想到男友竟和一个年轻仙颜、肤色白净的女子在一起。情绪低沉的女主角使用了旁氏美白产物后,与前男友再次相遇,用白净肌肤换回了他的心。

广告播出后,被批有种族歧视之嫌,而且通报了一个信息——皮肤白净的女性才能得到男性的青睐。

2010年,时尚杂志《ELLE》在封面上登载了印度宝莱坞女演员艾西瓦娅.雷(Aishwarya Rai Bachchan)颠末PS的皮肤白净照片而遭到品评,由于艾西瓦娅本人的皮肤是小麦色,而非牛奶一样的白色,这有歧视深色皮肤的怀疑。

除了印度,泰国也多次出现涉嫌肤色歧视的广告。2013年,联合利华在泰国的子公司Citra推出的美白产物广告,被外界品评涉嫌种族歧视。联合利华撤回广告并致歉,但夸大广告绝无种族歧视之意。不外如许的广告片是“怒火烧不尽”。2016年,类似事件再度产生,宣传内容无外乎把“美白”和“乐成”接洽在一起。

深色皮肤的人想美白,白人却想“美黑”。日光浴、有色防晒霜、美黑床等等“美黑”产物在一部门西欧白人中流行。所谓“美黑”,并非白人想酿成黑人,而是想得到日晒后的棕褐色皮肤(tan)。这种肤色可以或许表示一小我私人有活力、经常做户外运动,也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白人想要模仿富人经常在海滩度假晒黑的效果。

“美黑产物主要还只是在高加索人(白人)当中流行,其他种族还不太接受这种看法。”护肤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皮肤学博士生冰寒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皮肤学界已经公认使用一些助晒剂、美黑床改变肤色是一种伤害的举动,美国已经克制18岁以下的人使用美黑床,由于紫外线会对这类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冰寒认为,探讨肤色歧视的条件是,尊重肤色是自然进化和情况顺应的结果这一客观事实。在高纬度地域,由于人们缺乏阳光,以是不需要那么多的玄色素,否则维生素D合成不足,会危害生命康健;在低纬度地域,由于日光非常强烈,因此必须要有深的肤色来提供掩护,防止过多的紫外线伤害皮肤。

02

日韩远比中国热衷于美白

“任何产物的诞生、发展、消亡,都是消费需求驱动。”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司理虞坚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是化装品公司改掉产物名字,就会消灭一种连续的消费需求。东亚是美白产物的主要市场。在中国,美白具有数千年的文化和审美基本。

中国古诗词中有不少形容女子肌肤白净的诗句,均能证实这种审美的连续性。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又在《送毛仙翁》中作“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五代薛昭蕴叹息西施“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宋代向子諲在《点绛唇》中写“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均以肤色雪白为美。

不外,在东亚地域,最热衷美白的不是中国,而是韩国和日本。英敏特数据提供应《财经》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这一年里,最爱美白的国度是韩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度推出的护肤新品中,分别有25%的新品声称具有美白(whitening)功效。紧随其后的是日本(14%)、美国(12%)、英国(12%),而中国和法国的这一比例均为10%。

东亚地域对于美白产物的研发能力是全球之最。截至2019年6月,全球三分之二的美白产物专利在东亚地域,主要由韩国和日本孝敬。其中,韩国以33%居于榜首,是美白产物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度,日本以26%排第二名。中国仅占7%,和占比6%的美国、法国类似。

略区分于美白的另一种功效是亮白(brightening/illuminating),欧洲国度更推许这一审美。在英国、法国、德国的护肤新品种,声称具有亮白功效的产物靠近50%。身处东亚的中国,在这方面的审美倒与西欧更靠近,亮白产物比例达44%,远超美白产物的比重。

根据凯度提供应《财经》的数据,从2017年至2019年,中国市场上美白产物的比例从13.6%降落至11.4%,相反,抗朽迈产物的比重则从28.8%上升至34%。不外这只能说明单一美白产物下滑,而不能说明消费者减少了美白的需求,由于抗朽迈产物中也每每含有美白身分,护肤品的功效越来越向复合型发展。

“科学研究已经展现了朽迈皮肤的一系列表型和组织学变化,包括色素沉积增长而形成色斑或斑驳的肤色、胶原卵白的糖化导致皮肤颜色昏暗、角质层的过厚或者是紊乱导致光泽度降低和皮肤脆性增长等等。减轻或者防止这些朽迈的情况,都是美白的内在寄义。”冰寒说。

他增补道,美白自己并不仅仅只是减少了玄色素。玄色素的合成历程,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氧化历程,因此抗氧化也是美白的紧张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抗朽迈的紧张手段。许多美白类的身分,好比维生素C、辅酶Q10、各种来自植物的黄酮和多酚类物质等,既可以抑制玄色素的合成,也有非常强盛的抗氧化和抗朽迈作用。因此白嫩过细的皮肤,代表了抗老化的乐成。

从欧睿国际提供应《财经》的数据可以看出美白和抗朽迈的联合趋势。已往五年在中国,抗朽迈类产物中美白功效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11.7%提升至2019年的12.8%。

“中国人崇尚‘一白遮百丑’。”虞坚说。“随着文化和消费看法的变化,对美白的需求会有一些微调,好比从前中国人以纯白为美,现在可以接受小麦色等更为康健、自然的肤色。如许的改变需要时间。”

他认为,此次反种族歧视的海潮对于一些美妆护肤品在短期会存在一定影响,但是在大公司停售、更名产物的时候,小公司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打着“美白”的旗号去弥补市场。中长期来看,化装品公司总会找到其他要领去弥补这段时间的丧失,以及连续满足“美白”的消费需求。

作者为《财经》记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泛卖商务网 X3.2  © 2015-2020 泛卖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