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本日端午节:品读宋代陆游《乙卯重五诗》,相识端午节

2020-06-25| 发布者: 泛卖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原标题:本日端午节:品读宋代陆游《乙卯重五诗》,相识端午节【导读】中国事诗词的国度,诗词是论述心灵的......
股票

原标题:本日端午节:品读宋代陆游《乙卯重五诗》,相识端午节

【导读】

中国事诗词的国度,诗词是论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我们吟咏这些诗词,就像在与汗青对话。让我们放下骚动的统统,静静地读一首诗词,开启一段美妙的旅程。观光君今天带各人品读宋代陆游《乙卯重五诗》,相识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敬,由上古期间祭龙演变而来。存眷观光君,图文版内容更精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代:陆游《乙卯重五诗》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身世。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珍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富厚。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条记》等。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席备好,他便兴奋地喝起酒来。

【注释】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昔人以兰草汤洗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昔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相识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敬,由上古期间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陈腐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盛的文化内在;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富厚。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厥后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飞天谷旦祭龙祖,注入夏日时令“祛病防疫"风俗,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汗青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遍及,世界上一些国度和地域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度法定节沐日。2009年9月,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这天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月朔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昔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昔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昔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以是端午也称为“端阳”。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全部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仪、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宽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飞天的节日,以扒龙舟情势祭龙是端午节的紧张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别的由阴阳术数及季候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昔人把端午日中午,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昔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一时龙花会”之说。夏日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

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庞大,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相比,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在汗青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情势多样、内容富厚多彩,热闹喜庆。天下各地因地域文化差别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中午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外洋后深受人们喜爱并形成了国际角逐。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笼罩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富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紧张组成部门,反应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遍及,世界上一些国度和地域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夏日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用。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中午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仅供学习交流,部门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涉及版权问题请接洽我们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泛卖商务网 X3.2  © 2015-2020 泛卖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