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建设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

2020-06-18| 发布者: 泛卖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2009年国务院常务集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
小狐妖游戏库最新 https://www.18hhgame.com

  2009年国务院常务集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公布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全球影响力连续提升,金融要素市场不停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金融革新创新逐步深入,金融发展情况越发优化。

  2020年3月,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配合公布《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陈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位列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可以说《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职位相顺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已基本完成。那么2020年后,上海该如何进一步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该制定何种目标呢?本文对此提出一些鄙见。

  一、一个总体目标

  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基本特性来看,对于自身经济体量较大的地域而言,其金融中心以在岸为主要特性,比方纽约、上海;对于自身经济体量较小的地域而言,其金融中心以离岸为主要特性,比方中国香港、新加坡;对于自身经济体量较大,且海外资产较多的地域而言,其金融中心以在岸/离岸并存为主要特性。这种特点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境表里资产管理和金融资源优化设置的需要。

表1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特性

  东京并非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发展历程对上海如安在强者林立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会中突围具有紧张的鉴戒意义。

  海内方面,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高速增长,70至80年代,经济增速则逐步放缓,但金融实力急速膨胀,客观上需要一个与之相顺应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方面,日美之间商业不平衡加剧。1984年5月,日美建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要求日本加速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推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陈诉书》,提出日本将于1984年6月取消金融管束,准许外国银行的驻日分支机构在日本海内谋划欧洲日元存款业务,同时,大藏省公布了《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标志着官方开始正式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

  而1986年之前,东京仅有在岸金融业务。随着日本金融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资产范围凌驾了美国和英国;到1985年底,在日本设立的外国银行分行和服务处80.8%集中于东京都,形成了巨大了离岸业务需求。1986年12月1日,东京离岸国金融金融市场正式开业。初期市场范围为800亿美元,有280多家银行加入。在市场结构上,采取境表里市场分散的方式,在在岸和离岸业务之间筑起一道断绝墙。为使东京离岸金融市场更具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实行自由利率、存款免征利钱所得税、存款不受利钱管理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束缚、不缴存款准备金、减免法人税和地方税等。从1986年到1995年,东京离岸市场总资产范围从88.7亿美元迅速发展到667.7亿美元,年均增长速率达25%。1986年,日元资产占JOM总范围的21%,外币资产占比高达79%。随着离岸账户中欧洲日元买卖业务的迅速增长,日元比重上升较快,到1995年,日元资产占比高达68%,外币资产则降落到32%,事实上推动了日元的国际化。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急之前,其离岸账户资产和日本央行资产欠债表资产比例高达160%。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情况与之极为相似,因此东京建设在岸离岸分散型金融中心的路径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较强的鉴戒意义。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真相况和趋势来看,我国海外资产逐年增长,比方对外直接投资和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比年来快速增长,其增速都远超全球经济增速。截至2018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万亿美元;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达1.2万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对离岸金融业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图1 2007-2018对外直接投资

图2 2015-2019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范围已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和金融业对外资产范围连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已箭在弦上。在此配景下,为顺应匹配庞大的海内经济体量带来的在岸金融需求和高增速的海外资产带来的离岸金融需求,上海应当越发积极有为,在海内最大的在岸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与我国革新开放发展相适配的在岸/离岸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即境内金融业务与离岸金融业务分账处置惩罚的有条件双向渗出的金融中心,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迈向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据此,我们提出到2035年,上海应该建成以表里分散型金融市场为主体,但表里金融要素有机接洽,以在岸/离岸双层运营、双向有条件渗出为特性,以人民币定价和买卖业务结算中心、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融资中心、要害大宗商品的定价和买卖业务中心、国际投资和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为五大焦点支柱的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下面,我们就其两大运行主体和五大焦点支柱作进一步说明。

  二、两大运行主体

  上海在建设在岸/离岸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具备自然的基础和上风。目前,上海已开端建立了以陆家嘴焦点区为中心的在岸型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自贸区在革新开放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了建设离岸型金融中心的自然良港。

  因此,上海建设在岸/离岸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应明确两大运行主体,一是以陆家嘴为焦点的在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人民币定价、买卖业务结算、证券融资、大宗商品定价、资产管理等;二是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焦点的离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海外投资、离岸人民币定价、跨境商业融资等。并在在岸和离岸金融中心间建立适当的接洽机制。

  三、五大焦点支柱

  上海建设在岸/离岸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应着力打造五大支柱。

  一是打造双向接洽的人民币定价和买卖业务结算中心。从伦敦对离岸美元的定价能力进而影响在岸美元定价的现真相况来看,钱币的离岸定价和在岸定价是精密接洽的。上海作为未来最紧张的人民币定价和买卖业务结算中心,应当建立适当的、有遍及影响的离岸人民币定价机制。通过在岸/离岸相接洽的人民币汇率/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推感人民币国际化。详细来讲,可在陆家嘴建立在岸人民币定价和买卖业务结算中心,在临港建立离岸人民币定价和买卖业务结算中心,并在陆家嘴和临港人民币间建立适当的接洽机制。

  二是打造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融资中心。上海已经开端建立了多条理的境内资本市场,然而由于资本管束的存在,难以满足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需要。因此在临港实现境外资本的自由流动显得尤为紧张。这不仅是对境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增补,更是实现国际资本满足相干企业融资需求和资本流通的紧张手段。在临港实现境外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应当同时保障境内资本和境外资本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以在在岸和离岸融资中心间以某种情势实现较为便利的流通。

  三是打造要害大宗商品的定价和买卖业务中心。建立商品中心不仅要对境内商品买卖业务有决定性作用,更应当借助离岸业务形成对国际市场的重大影响力。比方石油、黄金、铁矿石等要害大宗商品的定价应当完善在岸/离岸一体化接洽机制,形成类似于布伦特原油代价的遍及影响力。

  四是打造国际投资和资产管理中心。随着我国海外资产的扩张,上海应当形成类似东京的对外海投资和资产的管理职能。这一职能的形成也有赖于在岸/离岸金融中心的有序分工和有机接洽,以保障海外资产可以或许自由流动并可以或许以较为便利的情势回流。

  五是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当前,科技创新与传统金融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产生,并渐渐形成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并对在岸和离岸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连续外溢到商业金融、资产管理、征信等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了以区块链跨境支付、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应用。通过降成本、提效率,终极实现了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转化;另一方面,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业务,依附其强盛的资源属性,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和可设置资产。可见,在当前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加速融合的配景下,金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金融业的新引擎。

  总体而言,为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的需要,我们发起在上海目前已经形成的在岸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上,以五大支柱为支持、以陆家嘴和临港为运营主体,建立在岸/离岸双向有条件渗出的表里分散型国际金融中心,以匹配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快速增长的海外资产及其产生的跨境金融需求。

  (作者李峰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管帐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胡浩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泛卖商务网 X3.2  © 2015-2020 泛卖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