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观学说中,有些常见且关键的名词,学者对这些词汇的定义不一。部分学者因未能以中观的立场来理解,于是在其所赋予的定义中,往往就未能合乎中观的原意,也因此对于中观思想未能如实掌握。 早年在一次「中论·观四谛品」讲座,以中观的立场解析空义。讲座分为两部分:先讲解中观学的基本名相,再剖析第廿四品的内容。这样编排是便于听众在理解关键名相的基础上,对于空观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认识。故本文依据同样的编排,先节录中观的基本名相:缘起论、自性(无自性)、性空论、假名论、中道论、二谛论。讲座的第二部分——剖析〈观四谛品〉留至下篇。 在佛教的发展中,「缘起」这观念不断地被演绎。在原始佛教中,佛陀以「此故彼」的方式,来表达「缘起」,如《杂阿含经》说:「谓缘无明有行,……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一、此缘性,如「缘无明,有行,……及至缘生,有老死」的十二因缘,这是一种时间性前后相续的讲法。 二、相依性,指相依相待的关系,譬如大小、高低、父子等关系。《杂阿含经》二八八以「芦苇」来譬喻这种相依性,如「三枝芦苇立于空地,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亦复如是,辗转相依,而得生长。」 三、空寂性,是指「甚深缘起」,在《杂阿含》二九三经:「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静、涅槃。」这是指离执、贪爱尽除、无欲、涅槃。 现时有学者将「缘起」诠释为事物如何形成,如某事物是由各种条件、因缘组合而成,故它本身没有实在、永恒的自性。不过,这种将「缘起」等同「由缘而起」的理解,从「空寂性」的角度来看,则未必是龙树菩萨的本意。 《中论》的「八不」[1]是缘起的网领,「八不」的「不」是「没有」之义,意指: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常、没有断,没有一、没有异,没有来、没有去。由此可见,「缘起」应理解为不生不灭等「八不」(简称「无生法」),而不是在分析事物是如何出现的(由缘而起)。 这种「无生法」正是〈观因缘品〉的「破四缘」所透出的。以杯子为例,从「缘起不生」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说「这个杯是缘起的」时,意思是说「从来没有这个杯」。这种「不生」的诠释方式,有别于将「缘起」理解「杯子如何形成」。如以「无生法」来理解「缘起法」,则前者所表达的「从来没有这个杯」,比后者所阐述的「杯是如何出现」,更合乎中观思想。至于,何以我们看到事物总是存有的?中观家解释,这乃源于众生的颠倒见。 众生的颠倒见,就是自性见。「自性」(svabhāva)是中观学常见的另一个基本词。「自性」一词在部派佛教时便已出现,部派论师为论证「无我论」的合理性,于是诉诸了「五蕴实有」的观念,「自性」这概念便应运而生。从部派佛教的观点来看,只有在五蕴实有的情况下,「我」才能不存在,佛教称之为「我空法有」[2]。 「不造作」是指本来就存在的。依中观的观点,凡是存有的,必然是「自性有」,毋需其他事物的协助,便能自己成就,故《中论》的〈观有无品〉说「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对以上这三种意义,中观家的回应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应称「作法」,不是「自性有」。而「众缘和合」与「自性存有」乃相互矛盾的。 所以《中论》说「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此外,有变异相可见,即表示不具有「自性」。由此可见,当中观家提出「无自性」时,不是说有无自性法存在,而是在说「法从来不存在」,这亦是《十二门论》所指出的:「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无性法亦无,诸法皆空故。」 颂文中的「空」,一般人都理解成「先有后无」的「断灭无」。这是对「空」的误解。初时大乘经典《维摩诘经》对「空」的定义更加鲜明,如〈弟子品〉是这样定义「空」的——「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这种「空」义与中观的立场是一致的,都是指「从来都没有」,并非是「先有后无」。 其中的「无所有」就是「从来没有」,而不是「先有后无」,更不是有法存在,而这法有个特质是没有自性。既是「从来都没有」的话,哪里会有生呢?如果没有生的话,哪会有灭呢? 因缘而生的法,是由种种因缘组合而成的,即是没有自性。既是无自性的话,又怎会有法可得呢?《中论.观有无品》亦说道:「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如果「有」都不能成立,「无」又怎能成立呢? 一般人谈「无」的时候,总先预设「有」的存在,当这个「有」败坏时,就称为「无」。换句话说,「无」乃用作描述败坏后的境况。不过,这是种「断灭见」,不是《中论》的空义。 有学者将「戏论」指称到所有的语言。这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佛陀所讲的正语属于语言,但不属戏论。 前者是指对物欲的贪恋;后者则指思想上的固执。大体而言,「戏论是指概念游戏,或可说是不合理的推演。」假如我们通达了空性,便能破除一切戏论,这便是偈颂所说的「寂灭无戏论」。 何谓寂灭呢?可从《中论.观法品》第七颂[3]得知,寂灭就如涅槃,它与「解脱」虽有不同的意涵,但都是同一种指称——贪瞋痴之火的熄灭。当贪瞋灭熄灭后,我们都以为会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生命可得。然而,「依中观的观点来看,贪瞋痴的熄灭,就是自知不受后有,脱离轮回。所以,贪瞋痴熄灭的那一刻,就是清楚地明白『我』是从来无,但由于我们的戏论、颠倒概念,以为有个『我』。」 「空用」是指「空」的用途或目的,主要用于灭除戏论,〈观法品〉指出,「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意思是指业烦恼本身不是实在的,业烦恼灭就是解脱。换言之,体悟空性,一切戏论都能除灭。另外,〈观行品〉又说,佛陀说「空」是为了让我们离开,消解,遮破一切的执见,故亦不应执着有实在的空性[4]。 此处的「因缘生法」就是指「缘起法」。由此可见,中观家说缘起(无生法)的目的,乃为众生遮破一切的执见。不是在描述事物(法)是如何生起,而是在表达没有那事物(法)。总而言之,「缘起即是空,空即是从来都没有。」 除了「空」之外,「假名」在中观学中亦为常见的名词。它是指凭借、假托而施设的名字。「假名施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它包括了世间一切事物。」 受假施设:「受」指组合,有学者表示「受」与「授」互通,视之为教学工具,都是假立的。 从中观的角度来说,「假名」即是「空」,譬如说有人宣称自己有一叠假钞,我们能否因此而说他有钱呢?不可以的,因为假钞不是真钞[6]。 「空」义往往被一般人误解成「先有而后无」的断灭见。断灭论不是「空」观,因其预设「有」作为前提;而中论的「空观」却是「一空到底」的,不预设任何前提。总之,一般人理解的「有」,是实有的有;了解的「无」,是实无的无。「有」是常见,「无」是断见,于是在有无二边的苦海中沉溺,不能解脱。佛陀出世,离此二边说中道。 「中道」一词早出现于原始佛教,佛陀在《转法轮经》中对五比丘说,苦行和欲乐都不能趣向涅槃,只有离开此二边,行中道(八正道)才能导向寂静。《杂阿含经》所讲的「中道」,是指离于二边的中道。所谓「离二边」是指我们对于「有无」的执见,并非指两个极端。所以在《杂阿含》二六二、三O一经说,长老阐陀与尊者迦旃延听闻「离于二边,说于中道」,即分别证入初果及四果。 龙树菩萨对「中道」的解释,却有别于原始佛教的说法。龙树菩萨的意思,「空」就是中道[7]。那么他如何将「离于二边」溶入于「空观」呢?「空,是从来都没有,既然是从来都没有的话,那么它哪里会有生?既然是无生,那么哪里还会有灭?这便是无生无灭[8]。」这样去理解,才能离于二边,而契入龙树菩萨的中道义。 二谛,是世俗谛、胜义谛。一般的解读,是将「二谛」看成两重真理:世俗的真理;胜义的真理。这种讲法是有问题的,因为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胜义谛——空(中道)。真理不可能有两个——世俗的、胜义的。 意思是说,凡夫颠倒心生虚妄,以为世间是真实的,这便是世俗谛。「这里的『谛』,是指道理,而这种道理被一般人视之为真。」世俗的另一特色是:言说。 这里的「世俗」就是指「言说」,即是要透过世俗言说,诸佛才能说法度众。换言之,若不依据世俗的言说,则无法表达第一义。 至于胜义谛,青目论师在《中论.第廿四品》的解释是,诸贤圣知道凡夫所执的颠倒,知道一切法皆空无生,于圣人的证解中是第一义谛名为真实[9]。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下3点来理解二谛: 第一:二谛是凡夫和圣者对同一个对象的两种不同见解,它不是两种的事实,或两套真理——世俗真理和胜义真理。 第二:二谛是对不同教化对象的两套教法——方便和究竟。我们要懂得区分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究竟,然后取究竟而弃方便,而不应该既接受究竟,又拥抱方便,否则会错乱方便为究竟,结果浅化了佛法。 第三:二谛是相互排斥的,因为虚妄与真实是不能同时为真的,所以我们必须加以区分。空(中道)不是建立在二谛上,而是建立在胜义谛上,那就是一切皆空。 以上乃以中观学的立场,解析几个常见名词。透过对这些名相的掌握,将有助我们认识中观思想。那么如何理解《中论·观四谛品》?为何要选析〈观四谛品〉呢?请待下期分解。 [1]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佛陀开示八不缘起法,是为使众生能止息戏论以达到解脱(「能说诸因缘,善灭诸戏论)。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华宇娱乐【复制打开yb6x.top】:https://www.douguo.com/search/recipe/%E6%8B%89%E8%8F%B24%E5%8D%8E%E5%AE%87%E5%A8%B1%E4%B9%90%E7%BA%BF%E4%B8%8A%E7%AC%AC%E4%B8%80%E5%B9%B3%E5%8F%B0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