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当年那位“昆仑卫士”,亡妻墓前一跪感动国人,如今他怎样了

2020-04-22| 发布者: 泛卖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知死不辟,勇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一个勇字。即使身处和平......
“知死不辟,勇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一个勇字。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仍然有无数勇士为国之安定付出,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那位“昆仑卫士”,他是一个真正与死神搏斗过的勇者。
张良善19岁便入伍,21岁便成为一名汽车兵。从此,他每年都要在“死亡之路”上来回穿梭,将物资运送到边防哨卡。“死亡之路”就是运输要道新藏线,这条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1千多公里的路段海拔都超过5000米,普通人根本不敢想象开车去上面跑。
然而对于张良善来说,穿越“死亡之路”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责任。即使这条路上氧气含量极为稀薄,即使山再陡,弯再急,气候再恶劣,甚至随时可能因为暴风雪、冰陷、泥石流而死去,他也要一一战胜困难。
张良善执行运输任务非常出色,但他也曾经差一点长眠路上。有一次,他驾车行驶在新藏公路沿途山口,突然遇到暴风雪袭击。在海拔6700米、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的地方被困住无异于和死神赛跑,张良善与战友们铲雪突围,费尽全身力气1天也只能走4里路。
更可怕的是粮食渐渐吃完了,他们冷得嘴唇发紫,饿得腹中空空,却不敢闭上眼睛。一闭上眼,或许就再也睁不开。幸好张良善发现了一头捕猎的狼,他开着车吓跑狼,捡了狼的猎物回来给战友们吃,有了足够的体力后,他们相互扶持着,终于走出困境。
这样的事多次发生,张良善被困雪山15天时,连遗书都已写好。他通过了一场又一场死亡考验,二十余年行车60多万公里,运送750多吨物资,是名副其实的“昆仑卫士”。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张良善连家庭也顾不上。
1992年kok体育【复制打开kok491.com】,27岁的张良善成家了。新婚夫妻柔情蜜意,妻子不久便怀孕,张良善得知以后开心地将妻子接去部队,打算当一个陪产的好爸爸。然而就在妻子分娩前夕,张良善收到运输任务。如果不赶在大雪封山前将物资送上去,驻防的官兵如何生存?
张良善拒绝了战友们要他请假的提议。妻子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叮嘱他一路小心,回来再看孩子。张良善与妻子分别后,驾着车在高原上将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然而路上他却接到电话,得知妻子难产。
没时间多想,张良善匆忙返程,5天路程只花了1天便跑完,等他见到妻子时,孩子已经夭折,妻子性命垂危。临终前,妻子眼中流泪,叮嘱张良善往后要注意安全。说完这句,她就永远闭上了眼睛,张良善握着妻子的手,痛哭失声。
战士没有太多伤悲的时间。张良善安葬了妻子,他穿上自己的军装,对着亡妻的墓敬了一个军礼,跪在墓前,含泪向她道歉。从那以后每次要上山,他都习惯走到亡妻墓前坐一坐,告诉亡妻自己又要出发了,今天要去哪里,要去多久。
张良善的故事感动了国人,他在雪域高原驻守近30年,荣获无数表彰。时间缓缓推移,张良善退出了驾驶岗位,去往军备部做管理工作,他重新成了家,职务也得到提升,但张良善时刻记着自己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驾驶员们少吃他当年吃过的苦。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张良善搬山。为了给他组织的汽车修理队伍找场地,张良善带着人用挖掘机搬掉了一座长150米、宽105米、高7米的山头,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看着腾出来的平地,张良善内心喜悦不已。
高原缺氧,日照强烈,张良善却不肯整天待在办公室,时不时往工地跑。他患上了过敏性皮炎,医生建议他少去工地,张良善摇摇头表示拒绝:“坐办公室哪能搞好装备工作。”勇之一字,被张良善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想起网上那句话: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泛卖商务网 X3.2  © 2015-2020 泛卖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