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给它9.2的高分,这一集最值得

2020-03-27| 发布者: 泛卖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不放过相较于此前热度极高的《生门》《人间世》,这部《人生第一次》的讨论度似乎小了不少。同样是催泪的纪......
http://www.jianlai.cc/qhxh/7623.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9.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8.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7.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6.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5.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4.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3.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2.html

http://www.qiumo.cc/khly/7811.html

不放过相较于此前热度极高的《生门》《人间世》,这部《人生第一次》的讨论度似乎小了不少。

同样是催泪的纪录片,这届观众接受了两季《人间世》的冲击之后,再看到这类以普通人的真实人生为卖点的片子确实很难再提起兴趣。

这些“第一次”虽然感人,但其实在此前的几个热门纪录片里都有涉及,难免少了一些惊喜。

谈到留守儿童,一些人的脑海里会迅速浮现几个形容词:贫困,腼腆,勤劳,乖巧或者是叛逆。这是普通人眼里,留守儿童最普遍的标签。

纪录片里教孩子们写诗的公益机构叫“是光四季诗歌”,4年前,它还只是云南漭水中学一堂刚刚起步的校园诗歌课。

课程推行一年后,漭水中学校长于春云告诉发起者,以前不服管教的小孩自从学会了写诗,很少去砸玻璃了。

因为要去镇上上初中,山路遥远,他没法每天回家,只能住校。“集体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一个人放牛的他,完全没有概念,”

很多同学都在那堂课上分享了自己写的诗歌,可是直到这堂课结束,小锁也没能写出自己的第一首诗。

回到熟悉的环境,陪着心爱的小牛,小锁第一次打开了自己内心的锁,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

“小牛”“家”“阿爸”,这些并不优美的遣词造句,却是小锁第一次试着吐露心里的秘密,关于爱与陪伴的秘密。

那些读着这首诗的观众,就像欣赏曾经火遍互联网的“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一样,感叹于孩子们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

透过这些质朴又动人的小诗,人们仿佛能看见孩子们自由而浪漫的灵魂,即便是大山也无法阻隔。

据统计,2019年,我国父母皆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达到了902万,他们大部分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但还有近30万只能靠邻居朋友来照顾。

他们的生活离普通观众太远了,10几岁就独立生活,春节时也见不到父母,这是在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无法想象的。

哪怕是一条“留守儿童买不起运动鞋上体育课”的新闻下面,都会有人质疑:“连一顿饭钱都舍不得出吗?”

这种距离感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在城里的大人孩子,很难只靠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就完全了解山里的世界。

当留守儿童的形象越来越模糊,遥远,人们对他们的认知一方面变得片面、刻板,另一方面猜测与好奇也在与日俱增。

节目组以“让城市孩子体会生活不易,让农村孩子感受世界美好”作为宣传点,这种身份互换看似成为了让观众了解他们的契机。



我们只能看到一群原本在山里生活正常平静的农村孩子,突然被人莫名其妙地丢到了城市里。

在那里,他们毫无选择地任人装扮,还必须忍受被人特别关照的局促与不安。就连他们对于城市的向往,都被简单地包装成了吃一次高档餐厅,做一次市内旅行。

至于他们参加节目的真实期待,城市人的过度关注带来的焦虑,都被镜头美化、规训,继而变成正向的节目价值输出给观众。

但屏幕外对此感到唏嘘和同情的大部分观众,都只能作为旁观者,获得一点并不真切的参与感。

观众们乐于看到这群孩子以一种更放松的姿态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但在此之外,这些节目又是否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一些有益的改变?

《极限挑战》第四季第六期,节目成员来到桂林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寨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很多留守儿童。

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个成员认领了一位小朋友,分别试图用自己方式去走进他们的内心。

黄渤和爱跳舞的小女生斗舞,王迅带小男孩爬树,孙红雷为自己分到孩子找了一堆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什么问题。

不管这些孩子的心结是什么,用三天的时间,让他们信任一个陌生人,并吐露自己的秘密,这本身就并不合理。

更何况,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不管是贫困还是单亲,都是他们羞于在公众面前展示的东西。

节目组所谓的走进内心,解开心结,更像是用善意撕开他们的伤口,然后让他们在疼痛之下假意妥协。

等获得了想要的节目效果,这群没有衣食烦恼的明星,依然会回归他们高处的生活,而山区里被惊扰的这些孩子,得不到售后,也没有再发声的途径。

或许在节目组看来,带一点城市的新鲜玩意儿,玩几场热闹的游戏,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陪伴,关爱。

但是他们太过急切地想给这些孩子带来改变,却忘记了,要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容易,这一点,不会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就有所改变。

执着于他们的身份,却无法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也就意味着很难真正理解这群孩子缺失的东西。

综艺《奇遇人生》里有一集颇受好评,那是大鹏跟阿雅一起去贵州深山里看望一群留守儿童,陪他们一起踢球、做游戏。

大鹏到达当地时,元宝小学的孩子们正面临人生很重要的一场足球赛,这场比赛将决定他们有没有机会被县里的重点中学特招录取。

大鹏被球队负责人徐老师任命为临时教练,在给孩子们安排训练时,他们嘻嘻哈哈,把它当成游戏。

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留守儿童,但是作为球队教练,大鹏完全没有因为这种“特殊”而刻意表露出宽容和同情。

去到一对独自生活的姐妹家的时候,他发现姐妹俩留在锅里准备吃的饭已经坏了。不过他没有直接在镜头面前喊出来,而是用嘴型告诉导演:(饭)坏了。

包括在后面的节目里,大鹏和阿雅陪另一个小女孩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聊天,试图去了解她的故事,她对未来的畅想。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些节目嘉宾其实都是突然的闯入者,他们不请自来,介入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的困窘,悲哀当做卖点展示给观众看,这肯定会让人不舒服。

奇遇人生这一期之所以没有让人不适的虚伪感,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在尊重孩子们的节奏。

孩子们要比赛,就陪他们练球;孩子们下课了,就陪他们玩游戏;孩子们放学了,就去他们家里家访。

没有急切地进入到能戳中观众们泪点的剖析自我环节,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反而让人感动。

“是光四季诗歌”创办人康瑜在《人生第一次》里说了一段话,她说诗歌并不能能够改变什么,只是作为翻译器,联结孩子们和这个世界。

在我们难以看到的大山深处,这群孩子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他们有爱,有对未来的畅想,和山外的孩子一样。

在这里,诗歌是一个温和且平等的教育者,它无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但却足以让孩子们获得力量,改变自己,而且这种改变,他们乐于接受。

不同于外界对他们的普遍印象,事实上,很多留守儿童并不缺吃少穿,但是家人陪伴的缺失,的的确确给他们造成了孤独感。

在《人生第一次》里,12岁的姑娘穆庆云在她的第一堂诗歌课上,透露了自己内心的小秘密。

这样“三观不正”的话,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里,然而老师却说,这是她今晚听到的,想要鼓掌的一个答案。

物质上的短缺,亲情上的缺位固然也是值得社会去注意的巨大问题,但就算这些暂时不能得到解决,在更为宽广的精神世界里,留守农村的孩子们同样也可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物质上的贫瘠没有让他们跌入深渊,他们的内心一直存在可以蜕变的光亮。即使是闭塞的大山,也阻隔不了他们炽热的情感。

或许这也是很多节目和影视该反思的问题,与其想尽办法挖掘和改变,不如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建设和表达自己内心。

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们的人,去读一读他们写的诗吧。也许他们希望完成的梦,都被写进了诗歌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泛卖商务网 X3.2  © 2015-2020 泛卖商务网版权所有